大家觉得中国海洋大学是那一类学校?
理工类?综合类?……
小编相信很多同学会脱口而出:“当然是理工类”。其实不然,中国海洋大学虽然名字中有“海洋”二字,但其早在1960年就被国家确定为全国13所重点综合性大学之一。其理工农科的成就与人文成就并举,是实打实的综合类大学,接下来小编就带领同学们走进这所高校中国海洋大学,了解其形成这种建设格局的渊源。
中国海洋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24年的私立青岛大学,在上世纪初期和中期的国内高等教育萌芽时代,培养了大量珍贵的高等人才,这些高等人才如今都成为了国内各个学术领域的知名学者,有些还返回海大任职。
如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教授;海水综合利用及膜分离领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从堦教授;纤毛虫原生动物生物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宋微波教授等等。
此外,海大还吸引到了许多知名的人文学者和作家驻足,其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首任院长便是著名学者、诗人闻一多先生,在20世纪中叶,海大校园曾有过梁实秋、沈从文、老舍、陆侃如、冯沅君等一大批著名学者,呈现出作家云集的人文领域辉煌盛况。
在当下,著名作家王蒙担任学校顾问、文学与新传播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海洋大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等12位知名作家受聘为学校“驻校作家”,文化建设之繁盛可见一斑。
纵观海大的发展史,理与文构成了其血脉,科学与文化的光芒交相辉映。由此看来,1960年海大被国家确定为全国13所重点综合性大学之一,绝对实至名归。
海大的专业建设格局中也呈现出这种特点,在海大的“双万计划”一流专业群中,既有海洋科学、海洋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类理工科专业,也有汉语言文学、会计学、法学、新闻学这类人文社科专业,优秀专业的分布格局呈“多点式”分布,相当多元化,同学们大可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报考。
海大不单单有光辉的过去,还有前途光明的未来,近年来,海大坚持“透明海洋2.0”、“蓝色药库”、“蓝色粮仓2.0”、“健康海洋”、“深蓝大脑”等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建设。以“拔尖计划2.0”“强基计划”“卓越计划2.0”等项目,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十三五”以来,主持国家级各类项目140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60项,总体发展势头强劲。
就连《光明日报》都在2023年初,以整版聚焦海大的发展成就,可以说相当有“排面”。这背后反映的是海大雄厚的发展潜力和超凡的建设格局,对于这样的顶尖学府,相信同学们没有不心动的。
总的来说,中国海洋大学优秀显而易见,如果同学们想在这所顶尖学府就读,不妨多多努力,争取今年暑期拿到这所高校的录取通知书。
关注“报考早知道”,获取最新的原创高校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