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至9日,由中国科技史学会气象科技史委员会、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主办,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承办,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协办的以“新中国70周年气象科技历史与启示”为主题的“第四届全国气象科技史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中国气象局战略咨询委常务副主任许小峰
中国气象局战略咨询委常务副主任许小峰、世界气象组织(WMO)助理秘书长张文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北京办事处专员菲利普.皮佩特(PhilippePypaert)、中国科技史学会副理事长潜伟、中国气象局科技司副司长王建林、中国气象局干部培训学院院长王怀刚出席开幕式并分别致辞。会议还特别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秀骥、丑纪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健民参加会议交流,来自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敦煌研究院等近70所高校、科研院所和各省(区、市)气象局的130多位专家学者参会。
世界气象组织(WMO)助理秘书长张文建
会上,大家从科学技术角度回顾了我国气象事业的发展变迁与作用影响,通过总结科技成果、分析成功经验、研讨学术问题等,展望并探索现代气象事业新征程:辽阔幅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从西北科学考察到海关观测服务,气象工作无处不在,不可或缺;“小领域、全覆盖”,上到关于臭氧层的保护,下至对历史文物的影响,关联之多,充满了考验与挑战。以往鉴今,分析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数值预报应用以及气象科技趋势探索、在防洪抗旱减灾方面的成效等,对如今开展气象工作有着重要的参考与启示价值;外为中用,从日本古代气象站记录研究到英国最高峰——本尼维斯山上的装备、观测与气象科学,可以博览世界拓展视野……使得会议现场百花齐放,精彩纷呈。会议还宣布了首届气象科技史优秀青年论文奖获奖名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北京办事处专员菲利普.皮佩特(Philippe Pypaert)
干部学院曾于2013年,组织召开了“第一届气象科技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两年一届,今年已是第四届研讨会,参会交流的专家学者人数、论文数量和论文质量再创新高,展现了中国气象科技史工作良好的发展势头。
中国科技史学会副理事长潜伟
本届气象科技史学术研讨会由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承办,通过搭建这一平台交流和研讨大气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挖掘学科发展规律,促进气象干部教育培训水平的提高,提出对气象科学技术事业发展有价值的建议和思路等。通过这个平台,还可以凝聚更多有志于气象科技史研究的学者和机构,共同推进这项研究。
中国气象局科技司副司长王建林
气象干部培训学院院长王怀刚表示,希望通过本次会议的沟通和交流,科技史的国际国内同行能够更多地关注中国气象科技史的研究工作,干部学院也将继续加强开放合作,从体制机制上支持气象科技史的研究和业务工作。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院长王怀刚
本次会议,在11月9日傍晚进行大会闭幕式,国际气象史学会中华区域代表陈正洪博士宣读了国际气象史学会主席亚历山大·霍尔博士(Alexander Hall)的贺信。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张柏春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全国政协委员张柏春在致辞中祝贺第四届全国气象科技史学术研讨会胜利召开,并对今后长远发展提出建议。
中国气象局前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气象事业发展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许小峰
中国气象局前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气象事业发展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许小峰肯定了本届大会取得的多项成果,希望气象科技史研究和业务工作取得更大发展,为气象教育培训和气象事业发展做出一份独特贡献。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副院长王志强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副院长王志强总结了本届大会的三个特点,感谢参加大会的全国各地专家,并宣布本届大会胜利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