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课件10 全球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及其响应.ppt 49页

2023年01月29日   admin   26人浏览   0人评论

第十章 全球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及其响应 主 要 内 容 引 言 中国环境演变与全球变化的一致性 1. 李四光从冰川、海面变化、动植物演化等多方面证明了该观点 2. 刘东生建立了黄土-古土壤序列与深海氧同位素记录之间良好的对比关系证明了该观点 3. 竺可桢从考古到历史文件以至仪器观测资料证明了该观点 一 、板块运动与巨地形格局的形成对环境演变的影响 决定我国环境演变趋势的主导因素 1. 板块挤压和冲撞造成青藏高原隆起 2. 地势西高东低的阶梯状格局 1 .1 青藏高原隆起 青藏高原是我国新构造运动最强烈的地区,其大幅度整体断块抬升是第四纪我国环境演变中最突出的区域性事件。 高原隆升,加强季风环流,使气候的季节差异增大。高原隆升导致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干旱气候的形成。 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 隆升造成自然环境的变化 3.6MaBP以前?亚热带性质,亚热带植被,岩溶地貌发育 0.8MaBP前后?冰川大规模发育,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 间冰期后?向现代干寒自然环境演化,高寒荒漠或高寒草甸环境出现 1.2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环境的影响 二、历史上我国环境的演变 2.1 全新世暖期我国的环境变化 2.2 对我国的影响 2.3 中世纪暖期我国的环境演变 2. 影 响 亚热带作物、冬小麦越冬作物的种植北界均较现代北移1-2个纬度,物候提早一个侯 北方农牧交错带上沙地古土壤发育,内陆湖出现高湖面,西部较现代湿润 太湖流域水系格局再次变化,大片耕地沦为浅湖,洪涝灾害严重,风暴潮影响增大,建设海塘工程 2.4 20世纪以来我国的气候变化 三、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现代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 温室气体排放 3.1 现代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 1 驱动因子工业化进程加快人口的急剧增长城市化过程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方面。

当前全球治理秩序变化_全球历史疆域变化视频_全球变化

2 近50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特点: 居住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等非农用地面积迅速增加; 耕地的开垦与减少并存,从1950年代末以来耕地面积减少、耕地质量下降; 草地面积减少并退化,天然森林面积减少而人工林面积增大,湖泊湿地减少与水质恶化。 3.2 温室气体排放 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及对全球排放的贡献 四、 全 球 变 暖第三,气候变化,尤其是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对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等各领域的影响,因此有必要立即采取措施,使未来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控制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避免对人类生存环境、社会、经济等各领域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但要实现这一点,经济上必定要付出一定代价。目前,全球温室气体浓度水平为379ppm(百万分之一)二氧化碳当量。假设能够实现在2030年将温室气体浓度峰值控制在445ppm至710ppm之间,全球GDP最高可能损失3%,如果尽快采取有效的减缓措施,那么对GDP的影响不大。如果现有的减缓气候变化政策和措施不加以改进,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在未来几十年内仍将继续增加。报告全文见IPCC官方网站: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在2004年中国航空航天高峰论坛发表演讲时说,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温室气体浓度明显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当前全球治理秩序变化_全球历史疆域变化视频_全球变化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指出,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报告预估21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还将上升1.4 至5.8 ℃。??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生态、资源、环境等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近年来气候变化导致中国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频发,气象灾害呈明显上升趋势;气候变化将导致水资源短缺、干旱化加剧、荒漠化加重,食物、水和能源危机等,将给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持久和难以逆转的影响,对人民生活质量乃至民族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膨胀、资源短缺。在中国人口众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的国情下,积极科学地开发和利用无污染、可再生的气象资源,是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生存的长远大计。 1.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对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影响 据研究,未来的气候变化将对我国区域旱涝灾害、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农林牧渔业和人体健康造成显著影响。对农业的负面影响将成为威胁粮食安全、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气候变化还有可能加重北方一些地区的干旱趋势和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给我国的淡水资源利用带来更多困难。气候变化可能引起全球海平面上升,将对我国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当前全球治理秩序变化_全球变化_全球历史疆域变化视频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响应气候变化的主要政策与措施,能直接推进我国社会经济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国际社会目前普遍认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现实的减缓CO2排放的技术措施主要在于提高能源生产、转换和利用各个环节的技术水平,以及发展不排和少排CO2的替代能源技术全球变化,这些政策和措施是与我国长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基本上相一致的。欧盟等发达国家希望发展中国家通过提高环境标准,推动发展中国家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发达国家环境标准的日益提高,抬高了发展中国家产品出口的门坎,这可能形成新的“绿色壁垒”。“清洁发展机制”是《京都议定书》提出的发达国家缔约方在境外获得减排抵消额的手段之一。多数发达国家将清洁发展机制作为用较低成本实现减排目标的重要措施;一些发展中国家也认为,清洁发展机制有可能成为在议定书下实现资金和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进行实质性转让的有效途径。因此,在现有的国际政治经济条件下,“清洁发展机制”很可能成为一种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所获的新机制。对我国来说,这种机制也可能对我国能源工业和高耗能行业引进技术产生积极的影响。 4.4 讨 论 1. 您认为中国是否有必要加大投资,对温室气体进行限排? 2. 您认为比较合理的温室气体限排政策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可行性如何? 4.2 结合IPCC报告讨论全球变化的影响 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WMO(世界气象组织)和 UNE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88年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全球历史疆域变化视频_当前全球治理秩序变化_全球变化

它的作用是在全面、客观、公开和透明的基础上,对世界上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最好的现有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进行评估。当前,全球气候变化作为一个自然科学问题已经普遍为各国所接受。通过IPCC的报告,可以明确以下几个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事实: 第一,气候变暖已经是毫无争议的事实,人为活动很可能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专家们在这一部分报告中预测说,从现在开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幅度可能是1.8 ℃至4 ℃ ,海平面升高幅度是18cm至59cm,而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有90%可能是人类活动。 第二,气候变暖将使部分人面临死亡威胁,由于技术和财力方面的应对能力有限,那些最贫穷的国家受到的影响将最为严重。在非洲,酷热将使登革热、霍乱、疟疾等疾病蔓延,造成更多人死亡。4.3 全球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对当今世界高度依赖自然资源发展物质文明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挑战,使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新的发展模式。这对我国这样一个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既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全球变化,又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2.发达国家减排政策手段对中国能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要求发达国家履行其温室气体限制和减排承诺,则必须较大幅度地提高能源效率,显著地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减少能源需求。

当前全球治理秩序变化_全球变化_全球历史疆域变化视频

这可能对全球能源市场带来冲击,也可能有助于国际能源价格保持较低水平,为我国利用世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提供有利的条件。同时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对低碳技术的创新和扩散产生“供应推动”和“需求拉动”效应,为发展中国家企业引进这些技术提供了机遇。 * * 板块运动与巨地形格局的形成对环境演变的影响 历史上我国环境的演变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全球变暖的可能影响我国第四纪环境演变的主要特征 1. 与第三纪以来的板块运动相联系的青藏高原隆起、现代季风的形成演化、自然带调整; 2. 在全球冰期-间冰期旋回变化中表现以冬、夏季风的彼此消长和边缘海的大幅度进、退为特点; 3. 自然环境受人类活动改造最强烈,是世界上认识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 自身向干寒方向转化 印度季风和现代东亚季风的建立 西北内陆干旱区的形成 最终导致三大自然区的形成晚更新世 中更新世 早更新世 130ka 730ka 2400ka 冰后期 末次冰期 末次间冰期 11ka 75ka 130ka 晚期 中期(全新世暖期/气候适宜期) 早期 3。5ka 8。5ka 10ka 现代小冰期 中世纪暖期 300BC 400 900 1300 1500 1850 20世纪 温暖湿润 年均温比现在高3℃ 降水显著增加 是人类经过的最后一次全球高温期 由干冷转变为干暖 但较现在仍较寒冷 波动性变化 升温阶段 年均温比现在低2 ℃ 又称小气候适宜期 年均温比现在高1-2 ℃ 降水增多 年均温下降约2 ℃ 全新世暖期我国温 度较现代增加的幅度 A 农业文明最发达的时期 B 气候带北移—植被迁移—沙漠范围减小 东部地区以落叶松为代表的寒温带北方林南界北迁至50℃以北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北界向北扩展达5个纬度 北亚热带植被向北扩展较现代偏北2-3个纬度 热带植被带迁移不到1个纬度 当时沙漠的范围只有最后冰期最盛期时的三分之一 C 海平面上升——海侵 1. 表现 我国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暖于现代 北方地区较现代暖湿 海平面上升 降水 平均每10年减少0.3% 减少 亚热带地区 平均每10年增加0.2%~0.3% 增加 热带地区 平均每10年增加0.5%~1% 增加 北半球中高纬 20世纪全球海平面升高了0.1~0.2米,我国大陆沿海平均海平面大约上升了0.14米 升高 平均海平面 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全球雪盖面积减少了10%左右。

20世纪南北极以外地区的高山冰川普遍退缩 减少 雪盖和冰川面积 20世纪增幅最大的两个时期为1910~1945年和1976~2000年,1998年则是最温暖的年份 波动上升 气温 变化幅度 变化趋势 项目 A 气温 1861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呈趋势. 波动上升 近现代气候变化20世纪以来增幅较大的两个时期段 1910——19451976 —— 2000 B 降水 (1)时间:我国东部地区过去100年降水量的变化过程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就全国而言,降水的多寡变化成波动的特征,波长平均32年,1964年之后进入的少雨期持续长于以往,1990年以后降水量呈增加趋势 (2)空间:全国降水减少的地区的面积大于增加的面积,且减少中心的强度大于增加中心的强度 北半球中高纬地区降水明显增加,中低纬亚热带地区,尤其非洲降水明显减少 4% 1%~0.4% 2%~10% 10% 中国占世界百分比 109*104 (4.4~10.5)*1012 515*1012 60*1011 世界/1990 4.365*104 4.33*1010 (35+-5)*1012 6.1*1011 中国/1988 CFCs消费量/t N2O/gN CH4/g CO2/kgC 类型 CFCs:人工合成物 气候变化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等),扩大某些疾病的流行 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品种、耕作方式农业生产稳定性等方面产生一定影响,另外,气候变化还对沿海地区的聚落、基础设施产生不利影响 对生产领域产生影响 气候变化会使动物栖息地的生态环境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将导致大量物种灭绝 导致原有生态系统改变 气候变化对地表大气环流和水循环产生影响,会导致暴雨、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有所增加 加剧自然灾害 温度和降水的增减,意味着热量资源和水资源的变化,改变了水、热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在许多地区增加了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难度 资源条件发生变化 表现 影响 4.1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2006年7月18日,一名青年跳入英国的泰晤士河游泳。 7月,英国出现了据称是近百年来的最高气温。 睡的好香啊 ZZzzz “地毯”都没有, 咋睡觉啊? 曾经 现在过 去 …未 来…. 原来欢乐平静的图瓦卢 现在岛国居民家园一片汪洋 -“全球变暖” 实例:图瓦卢国被淹,被迫搬迁 面对全球变暖你觉得有什么好办法?

标签:全球气候变化
祥云千寻广告
«    2023年3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本站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专项提供资助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备案证号:37020020060875

    Powed by Z-BlogPHP.Theme by 千寻广告